去年以來,鋰電池行業因前期投資產能逐步釋放,整體處于供過于求狀態,導致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今年,在經歷上半年頹勢后,行業逐步呈現回暖趨勢。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等多家電池企業日前紛紛表示,第三季度公司排產情況正常,且訂單呈增長態勢,產能利用率穩中有升。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下游儲能、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等多領域需求進一步增長、海外市場布局提速,當前,電池企業正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
根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數據,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鋰電池出貨量達786吉瓦時,同比增長30%。第三季度以來,多家電池企業排產穩中有進,訂單呈增長態勢,出貨量及產能利用率實現提升。
蜂巢能源日前表示,其鹽城基地進入滿產狀態,八條短刀產線開足馬力,全力投入生產。據悉,此次基地生產主要為滿足來自長城、吉利、Stellantis等客戶不斷追加的訂單需求。數據顯示,蜂巢能源第四季度整車訂單達22萬輛,相比第三季度增漲83%;同時,第四季度總訂單量也攀升至12.66吉瓦時,環比增長91%。
寧德時代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公司產能利用率持續提升,第三季度產能利用率已經飽和,相比第二季度提升超10個百分點。根據半年報數據,該公司在建產能有所增加。目前看來,第四季度產能利用率同樣維持在較高水平。前三季度,寧德時代整體銷量接近330吉瓦時,其中第三季度銷量比第二季度提升15%以上。
國軒高科也提到,公司在手訂單充足,整體排產情況良好,第四季度排產環比呈增長趨勢。
據了解,需求增速、產能和庫存周期是影響鋰電產業鏈基本面的核心因素。在受訪人士看來,當前,電池企業排產積極性提升、積極信號涌現,主要得益于下游需求增加、企業海外布局加速以及供應鏈穩步恢復為電池企業進一步提供增長空間。
“需求端高速增長,明顯縮短了行業下行周期持續時間。”一位鋰電行業分析師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全面電動化需求浮現,電池行業正迎來一輪增長浪潮,推動整體行情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儲能業務已成為多數電池企業除車用動力電池外的第二大增長引擎。國軒高科提到,今年前三季度,儲能出貨占比約35%,儲能產品已出口到歐洲、非洲、美洲、亞太等地區。第三季度以來,該公司在國內外市場拿下多個儲能訂單,包括8月與大唐唐山新能源、河北林海科技集團投建合計1吉瓦時儲能電站等。
無獨有偶,從電池出貨結構來看,寧德時代第三季度儲能電池的占比也從20%提升到25%,比動力電池需求增長更旺盛。另外,億緯鋰能前三季度儲能電池出貨量達35.73吉瓦時,同比增長115.57%,而動力電池前三季度出貨量增速不到5%。
與此同時,電池企業也在積極布局其他細分市場,如低空經濟、兩輪車、電動船舶等。以低空領域為例,截至目前,多家電池企業入局該賽道并推出相關產品。根據中國民航局數據預測,到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低空經濟潛在規模龐大,電池企業通過開拓這一新興市場尋求新賽道和差異化競爭發展,有助于消化現有產能,緩解競爭壓力。為后續市場擴張奠定基礎。”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副教授吳微認為,雖然當前鋰電池的主要應用場景仍然是車用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但從長遠來看,鋰電池需求將更加多樣化,低空領域、電動重卡、商用車有望成為推動電池企業發展的新動能。
值得一提的是,終端需求向好、電池企業排產回暖,也一定程度上為穩定鋰價起到積極作用。近日,碳酸鋰價格重回8萬元/噸,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14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8.20萬元/噸。
有觀點認為,在多重因素支撐下,短期內碳酸鋰價格有望保持穩定,并存在一定上漲空間。
針對鋰鹽端供需走勢,吳微指出,相比于制造環節,鋰鹽開采環節投資周期更長。2023年以來,鋰電池產能加速釋放,市場供過于求,抑制電池產能投資;但由于鋰鹽產能釋放周期更長,目前大量新增產能是基于2021至2022年的高鋰價而做出的投資決定,預計2025年前期鋰鹽產能釋放完畢后,鋰鹽價格會重新實現再平衡。
“供給側產能釋放的高峰期已經結束,據不完全統計,2025年下半年起,暫時沒有明確投產的大型項目。從需求側分析,新能源汽車、儲能等領域預計仍保持較高增速,供大于求局面或在2026年改善。碳酸鋰價格將在2026年迎來修復周期。”上述行業分析師表示。
在受訪人士看來,未來在下游需求進一步增長和上游原材料價格逐步企穩回升的情況下,優質產能利用率有望進一步提升,電池企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遇。
來源:中國能源報
免責申明: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您(單位或個人)認為內容有侵權嫌疑,敬請立即通知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更改或刪除。